2011年12月22日 星期四

<採訪彙報>文創頭家談創意

<採訪彙報>文創頭家談創意
「什麼是創意?或者說你認為什麼才是好的創意?」
每次採訪文創業者,都會提問這個問題。曾經也想換個方式、拐個彎問,但是後來決定單刀直入,省得解釋一堆。畢竟,以我的角色而言,這個問題再正當正確不過。

創意前線:我思‧我感‧我體現
這樣一個基本動機陳述,往往引來不同的反應和回答:有的人老神在在侃侃而談;有的人覺得很八股,好像在準備參加比賽的資料一樣;有的覺得這個問題很大,不知道該怎麼講清楚;有的認為那已是生命中的一部分,像呼吸喝水一樣自然……絕大部分的創意工作者都努力避免被貼上傳奇或是鬼才的恭維標籤,(對「厲害」也很感冒),不迷信靈感,倒是喜歡思考、感受和分享,即便是性格低調內斂、刻意跟世界保持距離的那型,也都保有觀察人事物的好奇心和敏感度。

(圖片提供:桔思創意)

創意現場:不安是改變的動力
孕育創意的過程,就是揉合了主觀客觀的角度,包含個人的見解、情感、感官和內在層次的對話,心理狀態像是濾水器(不停的過濾、沉澱、昇華),也像是滾動的石頭(想法不停的衝撞變換),內在系統整合分析著所有的資訊和觀感,反覆琢磨、提煉,充滿動盪、變數和不確定感,難怪當受訪者在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,多少反映出不安,(面對不安,可以當「好玩」,可以很「專注」,可以當探險,想辦法嘗試各種可能……)──不安是改變的動力。


(由左至右:mooq桌上型原木森林、桔思創意LALU果園水果盤、滾雪球吉祥物金銀書籤)

有影嘸?!──傳說中的文創產業公式
或許應該這麼說,我們絕對可以從成功的範例中,歸納出許多有憑有據言之成理的公式,這套公式套到任何一個「成功」的產品上都是準的,但有趣的是,按照這公式做出來的東西,卻未必成功。所以走在這條路上的先進先賢,寧願把力氣花在發掘能夠引起共鳴的思維,探究人性、回歸初衷與本質,才是文創的核心能力所在。

(圖片提供:大囍堂)

軟實力裡寄託的真實想望
創意無關是非對錯,喜不喜歡、有沒有被打動比較重要。當我們在物色文創商品的時候,其實也反映了我們對生活某些細節的執著和追求,還有對更美好生活的想望。

(由左至右:茶釦杯&提包壺/圖片提供:桔思創意)


【後記】
台灣味買賣平台上的文創設計頭家
有的是創意市集的老將,透過擺攤直接跟民眾進行第一類接觸,從中得到線索、啟發而加以改良(代表作可能經歷初版→二版→終極版的演進史);有的從國際比賽中嶄露頭角,精緻大氣鋒芒銳不可當。不論是科班/非科班出身、新秀或老手,都有自成一格的style和識別度,一起為MIT品牌加分加值,歡迎品鑑~





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