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5月8日 星期二

三和瓦窯~「瓦」尚甲意恁,只為恁「磚」情


三和瓦窯~「瓦」尚甲意恁,只為恁「磚」情


高雄大樹區由於土質細密特殊,自日據以來窯業發展鼎盛。其中,三和瓦窯為台灣現存少數保有之龜形窯建築,也是南部僅存的傳統瓦窯工廠之一。

二代窯主李爺爺希望家族成員同心協力發揚家業,取名「三和」,延用至今,交棒予第四代子孫李俊宏(老李)接班。近百年的窯燒工藝,焠煉出紅瓦厝的古樸風華;窯火薪傳不息,續為古蹟與古厝修繕貢獻磚瓦建材,更帶著文化使命與文創新意,走入現代人的生活中。

紅色情深:爐火不斷,效念阿爸
「阮阿爸過身早,伯公和媽媽年歲有了,不甘伊再操勞下去。阮細漢在窯廠長大,感情很深,再說瓦窯是祖業,很難割捨。」現任窯主老李十多年前放棄銀行鐵飯碗,接手家業。窯廠充滿家人朝夕相處的溫暖記憶,對至親的思念,成為支撐老李守護瓦窯的最大力量。

一塊瓦,一世情:善待老師傅
窯燒過程繁瑣費工,以清水磚來說,先挑選黏土,經輸送帶送進製磚機製造生坏,經三週至一個月的陰乾程序後入窯,以千度高溫日以繼夜悶燒六十至七十日,再經三十日冷卻降溫,從泥土到成磚,保守估計至少五個月,全程由年逾六旬的老師傅輪班操刀監控,辛苦程度可想而知。

「師傅的經驗和火候功力是工藝之魂,敬重老師傅,也是向傳統文化致敬。」

用想像力重塑磚瓦新生命

老李更進一步朝文化巡禮與生活工藝著手,喚起在地磚瓦歷史記憶,希望引領更多朋友們走訪各地古厝古蹟,欣賞傳統建築之美;更利用磚瓦多孔吸溼的特性,開發出一系列煥發溫潤古意的實用生活小物,讓更多人能了解磚瓦、親近磚瓦,並溫暖傳遞磚雕工藝。

「讓新生代了解傳統磚瓦的特色與美好,創造老東西的新需求,用古早味傳承百年匠心──不論復古或轉型,人力始終是核心。」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